test
国际奥赛有五门学科为何只有奥数成“过街老鼠”?
小微   小学生微试题

华师一附中奥数金牌教练叶新年老师曾经带出过多位金牌选手。他说,相比其他4门,奥数的难度确实是最大的,城市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数学,农村学生除了奥数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学,学生的选拔面是最广的。不少初中就设有竞赛班,专门培养奥数选手。而且,奥数对学生参赛的年龄没有限制,初中生也能报名。广东省曾经有一位初三学生入选国家队,他也成为史上最小的奥数选手。“许多学生初中都已经学完了高中课程,没学过的学生最晚高一一年要学完所有的知识点。”

原标题:国际奥赛有五门学科为何只有奥数成“过街老鼠”?

本报记者陈玲 通讯员王丽

7月16日,第5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落幕,美国队以4分的微弱优势险胜中国队,21年后重新夺回冠军。一时间,对奥数的讨论再次此起彼伏,中国队几乎“全民奥数”,都未能战胜美国队3周半的集训成绩,有观点甚至把这次失利看作让奥数热降温回归正轨的开端,甚至里程碑。

同一个月,5个奥赛竞赛学科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等竞赛也相继落幕,和奥数失利后众多教育专家和媒体集中关注不同,这4大竞赛的结果公布得相对安静许多,获奖的学生回国回校后,获得了极大的赞誉。

同样级别的赛事,为何会遭遇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待遇?近日,记者采访了武汉市一些奥赛的相关专家。在他们看来,中国队的一次失利并不具有太大意义,也不太可能真正让国内不断升温的奥数热回归理性,短期内,奥数热也不会降温。

集中讨伐难为奥数热降温

奥赛5个学科中,奥数的参与学生最广,参与时间最早,也最广为人知。今年奥数国家队的6名参赛队员中,每个人都是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奥数。华师一附中3名今年获得物理或化学金牌的学生,全部都是从小学就开始接受奥数培训。另外,每年武汉市的高考状元中,很少有不在校外培优奥数的。

因为接触面太广,多年来,奥数一直被部分专家视为“洪水猛兽”,舆论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周期性地“发作”,对其进行关注并讨论。可是讨论之后,一切依旧。

近年来,对奥数最激烈的一次批评,源自于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

2009年4月,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在文中,杨东平认为,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杨东平甚至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网瘾,更远甚于黄、毒、赌。

最近一次官方对奥数的“打击”则是在2011年。教育部规定,2014年,高考保送生政策调整,只有进入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的学生才具有保送资格。5个竞赛学科的保送人数从获省级一等奖的四五千人次,降至进入国家集训队的260人。从今年起,高考又彻底地取消了奥赛加分制度。

不过,即使有了这样全民喊打、从上到下、从官方到民间的集中“讨伐”,奥数热依然没有降温的迹象。十几年来,武汉市奥数竞赛项目从最初的2个增加到现在的10余个,“每年参加这些各个杯赛的学生人数不少于五六万人,而且往往一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两3个,至少平均4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学奥数的。”武汉一所培优机构的负责人说。

奥数市场的火热也让一些金牌奥数教练的身价“水涨船高”。在一些培优机构,优秀的奥赛教练除了享受到国家政策规定的各种保险福利政策外,还可以拿到超过50万的年薪。

强中选强才选出来的国家队队员

“提起奥赛,多数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奥数,但实际上奥赛包括好几门。”华师一附中化学奥赛金牌教练马志俊老师介绍,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奥赛,数、理、化、生和信息学5个科目中,除了数学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之外,另外4门都是从高中开始。对多数家长来说,可能要等到孩子读高中,才会发现原来除了奥数,另外还有其余4项奥赛。

华师一附中奥数金牌教练叶新年老师曾经带出过多位金牌选手。他说,相比其他4门,奥数的难度确实是最大的,城市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数学,农村学生除了奥数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学,学生的选拔面是最广的。不少初中就设有竞赛班,专门培养奥数选手。而且,奥数对学生参赛的年龄没有限制,初中生也能报名。广东省曾经有一位初三学生入选国家队,他也成为史上最小的奥数选手。“许多学生初中都已经学完了高中课程,没学过的学生最晚高一一年要学完所有的知识点。”

按照奥赛的流程安排,每年学生在9月份左右参加全国初赛,10月份省队选拔,11月底参加集训,第二年3月入选国家队集训,7月参加国际比赛。

小升初敲门砖激发奥数热

“中国队以4分之差败给美国队是个好事,本来奥数就不是事,是中国人自己把它太当回事。”

武汉市明心教育学院校长、奥数金牌教练刘嘉认为,相比其他4大赛事,奥数从小学持续到中学,影响了千家万户,本来只是一个学习数学的简单的事,但现在却承载了太多的功利性任务,也越来越被“妖魔化”。

众所周知,在择校热越来越热的现在,一些优质初中多数是民办学校。学生要想进入这些学校,除了参加小升初摇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的自主招生。而对几乎所有的民办初中来说,自主招生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拿了几个奥数的一等奖。

武汉市一所民办初中的招生副校长说,在目前武汉市每年举行的10余项奥数杯赛中,三四个杯赛的含金量比较高,拥有全部或大部分的一等奖的学生,不用等到报名就会被少数最热的名初中提前挖走,其余的孩子再根据自己手中的奖证数量和质量,与相应的初中学校“讨价还价”。这些奖证还将最终决定孩子能否被录取、缴纳多少择校费、最终是进入快班还是普通班。“小升初过程中最看重的就是奥数,到了初中,奥数的分量就减轻了。这是奥数最大的功利性表现。”该副校长说。

叶新年认为,即便取消了大面积的保送制度,学生进入国家队后仍然可以保送。更重要的是,在中国10余所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录取中,学校对在奥赛中获奖的学生仍然更有偏爱,还能享受加分的待遇。这些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还会进一步让奥数热更加升温。

0  

更多资讯
如何让奥数课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集体“噩梦”?
警惕“全民奥数”死灰复燃
华人教头率领美国奥数夺冠内幕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