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这么读书的!"
小微
 
小学生微试题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谁?这个问题,大概没有人能精确肯定地回答出来。但有一个名字肯定在你脑海中跳出来了——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有多聪明?据说,他的智商在160左右,而一般人的智商范围为85-115。天才小时候就与众不同吗?让我们来看看几个爱因斯坦的小时候的故事吧!
爱因斯坦小时候很笨,4岁左右才会说话。上小学时,老师教同学们都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玩艺,等到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同学们都拿出了风车,小汽车模型等,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当轮到小爱因斯坦时,他扭扭捏捏地拿出了一张做得歪七拐八的凳子,同学们都哄堂大笑,甚至连老师也不禁笑出了声,说:“我想,这就是全世界最做得最烂的一张凳子吧!”同学们再次哄堂大笑;而小爱因斯坦则脸颊发红,但勇敢地再拿出一张制作得更烂的凳子对老师说:“不,这才是最烂的!”
童年时代的爱因斯坦还不可能向世人解释自己个性的内涵。他独来独往,时常故意躲开小伙伴、同学,即使同亲人在一起,他也只是一个沉默的听众。谁要是破坏了他独处的心境,一向沉静的他会突然爆发出激烈的情绪。
爱因斯坦的妹妹后来回忆说:“每逢那样的时刻,他会变得脸色苍白,鼻尖发白,不能自制。”有几次,爱因斯坦竟向比自己小2岁的妹妹扔东西,大发脾气。爱因斯坦5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个家庭女教师。第一次上课时,爱因斯坦大概发现自己将失去自由的个人世界,又一次大发脾气,向老师扔椅子以示抗议,爱因斯坦的父母只好结束这第一次还未开始的教育。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旁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看,这个十分贪玩的孩子并不完美,甚至有时候令人感到忧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最终成为了我们熟知的天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自然科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所提出的相对论理论曾震动了整个物理学界,为人瞩目。早在26岁时,他就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重大突破和历史性成就。
要说培养“下一个爱因斯坦”也许口气太大,但不可否认的是,爱因斯坦的成功,与他刻苦学习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密不可分。尽管他本人不专门论说,但我们从爱因斯坦身上总结出的这几点,一定会对孩子有所帮助哦!
爱因斯坦后来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的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开始对科学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这两件事,对他以后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他还阅读其他人的著作,并对哲学发生兴趣,13岁就开始读康德的书。后来,他在《自述片段》中曾说:“我的那一点零散的有关知识主要是靠自学得来的。”
爱因斯坦对自己曾有所描画,其中有一句说:“我是一个执意的而又有自知之明的年轻人。”他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不求面面俱到、全面发展,毅然地舍弃和“刷掉了”学校里的许多课程,把精力和热忱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他在物理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早在爱因斯坦上中学的时候,他就与两个年轻朋友经常在晚上一起学习和讨论哲学和科学的各种问题。即使到了大学读书,他仍有这个习惯,在苏黎世工业大学读书时,他与马尔塞耳·格罗斯曼建立了真正的友谊。
后来他的这位同学成为著名的大学数学教授和数学家,最后又帮他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因为广义相对论中不仅有物理学的论断和解释,还牵涉到一些数学问题,这方面他解决不了,才请格罗斯曼来帮忙。由此可见,学习中的讨论交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有时对双方都有好处。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古城乌尔姆一个犹太人的家庭。当时的教育纪律十分严格,盛行的又是一些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爱因斯坦对此十分厌恶。他喜欢“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学习中喜欢采用深入理解的方法。
他回忆自己要考大学的那段生活时曾说自己“热衷于深入理解,但甚少去背诵”。后来,即使到了大学读书,他仍坚持“深入理解”的学习放大,而决不去搞那些不必要的死记硬背。
快分享到朋友圈,与更多家长们分享吧~
小学生微试题:每天发小学试题,教育热点话题和资讯。定期推奥数题详解和益智游戏。点击顶端的蓝色小字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近期热点
更多文章
拥有孩子,是多么享福!每个妈妈看了都会流泪
你在用养猪的方式喂养你的孩子吗?别笑说你呢!
高压锅还有这么多功能,我们平时只用了20%